尿结石形成与药物的使用也有关系。药物和其代谢物可能是成石的因子,或药物促进某些不利的改变导致代谢性结石的形成。皮质甾类能够增加肠道钙吸收,导致高钙尿症。高钙尿症也见于含铝抗酸药(结合磷酸盐)的摄入,袢利尿剂及维生素D。化疗药导致细胞裂解,产生尿酸结石。诸如秋水仙素,丙磺舒等排尿酸剂也造成高尿酸尿。含氨苯蝶啶的抗高血压药Dyazide与氨苯蝶啶结石有关。药物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引起结石形成。①是增加体内某些成石物质的排泄率;②是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直接在尿路中沉淀,但这种药物性结石非常少见。

药物性结石可分为两类

一、含药物成分结石

1.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可有效治疗HIV感染,目前已知的能够引发泌尿系结石的蛋白酶抑制剂包括茚地那韦、沙奎那韦、奈非那韦、安泼那韦、利托那韦及阿扎那韦。茚地那韦结石是近年来最常见的药物性结石,用药过程中的发生率为3%-22%。

2.氨苯蝶啶:氨苯蝶啶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保钾利尿剂。在茚地那韦治疗HIV感染之前,氨苯蝶啶结石是最常见的药物性结石,以往报道该结石占泌尿系结石的0.4%。

3.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复方磺胺甲恶唑和柳氮磺砒啶能够引发泌尿系结石。

4.头孢曲松钠:头孢曲松钠是一种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结石易发生于儿童,两项前瞻性调查发现该结石在儿童的发生率分别为7.8%和1.4%。

5.硅酸盐:动物硅酸盐结石相对常见,人的硅酸盐结石则非常罕见,其主要成分以抗酸剂三硅酸镁多见。近年发现含硅的牛奶增稠剂可导致婴幼儿硅酸盐结石的形成,治疗莱姆病的绒毛钩藤(猫爪草)也可引起该类结石。

6.麻黄素和愈创甘油醚:麻黄素和愈创甘油醚是植物成分提取药,麻黄素常被用作兴奋剂、感冒药和麻醉升压药,愈创甘油醚常用于祛痰、治疗哮喘。

7.抗癫痫药:苯妥英是一种抗癫痫药物。该结石成分是苯妥英代谢物5-(对苯羟基)-5-苯基乙内酰脲和蛋白基质。非尔氨脂也是一种可引发结石的抗癫痫药物。

8.奈呋胺草酸酯:奈呋胺草酸酯是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疾病的药物,mg该药中含有38mg草酸成分。

二、药物代谢效应结石

1.钙补充剂和维生素D:由于大部分泌尿系结石属含钙结石,过去通常认为结石患者需要限制含钙的摄入。目前研究结果表明限制钙饮食反而增加结石的发生风险,较高水平的含钙饮食能降低结石的发生风险。多项研究认为钙补充剂既不增加也不降低结石的发生风险。2.维生素C: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需要体外摄取,膳食推荐标准是60mg/d。由于维生素C在体内代谢为草酸,过去认为补充维生素C可能会增加草酸钙成石风险。目前有关维生素C的补充与尿液草酸排泄和pH的关系仍存在争议。3.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托吡酯、唑尼沙胺均属碳酸酐酶抑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青光眼和顽固性癫痫等。碳酸酐酶抑制剂能抑制肾小管碳酸氢盐的重吸收和氢离子的分泌,从而继发性增加构橼酸的重吸收,因此该药治疗患者的尿液pH通常较高,而枸橼酸盐较低,这就易于诱发磷酸钙类结石。

4.呋塞米:呋塞米是一种强力袢利尿剂,可导致尿钙升高,早产婴儿在长期使用呋塞米治疗后会发生肾钙质沉着和肾结石。药物剂量、尿钙浓度、草酸浓度、尿酸浓度以及婴儿体质量是肾钙质沉着的主要风险因素。呋塞米引发结石的成分可以是草酸钙、磷酸钙或二者混合。5.缓泻药:缓泻药是临床治疗便秘的一类药物。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使用缓泻药可引发一种尿酸类结石。该类结石的发生机制主要是长期使用缓泻药可导致肠道水分和电解质丢失,体内发生缺水和细胞酸中毒,继而尿量减少和pH明显降低

6.草酸杆菌敏感性抗生素:草酸杆菌是寄生于人体结肠、以草酸为唯一能源的共生菌,能降解肠道中的草酸和减少草酸的吸收。近年来,草酸杆菌在结石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ymu.com/zzyhl/145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