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4日16:00时,医院第十期血液淋巴瘤多学科会诊于医院内科楼二楼东侧示教室进行。医院血液科、病理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等相关科室参加了本次MDT。 本次多学科会诊讨论了三例病例。 病例1: 患者张XX,女,73岁,.6因“腹痛、纳差、乏力3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既往4年前(.10)因“头晕、乏力、面黄”为主诉入住我科,当时血常规;WBC39×/L、间胆16.4umol/L,肝肾功正常;腹部B超(.10.11):脂肪肝、腹膜后多发低回声团块,考虑淋巴结可能;完善骨穿+骨髓免疫流式+CLLFISH+染色体核型分析后明确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ai分期Ⅲ期Binet分期C期;同时由于患者存在自免溶贫,符合治疗指征,故而给予FC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化疗2疗程后患者病情缓解,出院后给予瘤可然口服维持治疗,定期门诊随访检测血象、Ret,4年来病情稳定。.6本次因“腹痛、纳差、乏力3月”为主诉入院,腹痛呈阵发性隐痛,多于进食后出现,可自行缓解,伴恶心、腹胀,无腹泻、呕血和黑便。 查体:右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明显减低,左肺叩诊实音,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抽血结果:血常规(.7.14):WBC:5.19×/L、L%10.8%、HB98g/L、PLT49×/L;Ret:1.6%;铁蛋白ug/L;CRP43.69mg/L;LDH;白蛋白26mg/L;β2-Mug/L。相关检查:入院后行胃镜取病理活检(.7.11):(胃体下部小弯侧、胃底体交界)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Ckpan(-),CK(-),CD20(+),CD79a(+),CD3(少部分+),Ki67(+70%)。胸腹盆腔CT平扫+增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部分肺组织实变;腹腔大量积液;左上腹胃后方、胰腺体尾部、左侧肾上腺区团片状低密度影——考虑肿块,不除外转移;胃部体积增大且胃壁不规则增厚;胆囊炎;子宫体积稍增大;盆腔大量积液;胸穿胸水常规和生化:淡黄色浑浊液体,RBC满视野,WBC满视野,李凡他试验(+);胸水病理:查见异型大核淡染细胞,另件较多淋巴细胞和中性细胞。 血液科郭学军主任提到:CLL属惰性淋巴瘤部分患者可不治疗,仅加强随访。但该患者初诊时合并自免溶贫,因此具有治疗指征;治疗上给予FC方案化疗2疗程后给予口服瘤可然维持治疗。目前该患者出现了Richter转化,转化为DLBCL,此类患者治疗难度大,预后极差;但毕竟Richter转化率低,因此有必要外送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应完善骨穿+骨髓活检排除DLBCL骨髓浸润。 何玉卓医生提到:患者肾上腺肿瘤侵犯,此类患者应加做腰穿+鞘注除外和预防淋巴瘤中枢侵犯。 朱鸿斌医生认为:可完善HP相关检测,除外HP感染相关性淋巴瘤; 病理科杨会杰医生建议免疫组化可补做CD10、BCL-6、MUM-1等抗原分子,进一步进行GCB和non-GCB的分型。 目前正在完善骨穿+活检等相关检查,并完善PET-CT进行分期,同时外送胃部肿块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 病例2: 患者王XX,男,51,以“右侧鼻塞2月”为主诉入院;2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右侧鼻塞、流清涕;无鼻出血、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无其他不适;其后鼻塞症状明显加重,就诊于我院。外鼻无明显畸形,左侧下鼻甲肥大,右侧鼻腔外侧壁及底壁可见大量粉红色增生物。右鼻腔通气差,嗅觉欠佳。各副鼻窦区无明显压痛。我院病理组织学:(右鼻腔)考虑NK/T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D3(+)、CD5(+)、CD43(+)、MUM-1(+)、CD56(+)、CKpan(-)、EMA(-)、Ki67(+70%)。郑大一附院病理会诊:(右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CD3(+)、CD5(-)、CD43(+)、MUM-1(+)、CD56(+)、CKpan(上皮+)、EMA(上皮+)、Ki67(约60%)。我院全身PET-CT结果:右侧鼻翼局部软组织增厚并18F-FDG代谢异常增高;右侧鼻骨、鼻中隔及右侧下鼻甲局部18F-FDG代谢增高,符合NK/T细胞淋巴瘤改变。其余相关检查:CT1.右侧鼻腔软组织影,右侧鼻前庭软组织增厚;2.右侧上颌窦、筛窦黏膜增厚,左侧上颌窦囊肿;3.右肾上极结石可能。前列腺肥大,其余未见明显异常。ECG:窦性心律,偶发房早;骨穿:取材佳,淋系比例减低,余无异常。三大常规:无明显异常;ESR:24mm/H;CRP:21mg/L;β2-M:正常。 会诊意见: 核医学科:PET-CT对于疾病分期意义重大,该患者应分期为IE期; 血液科郭学军主任讲到:目前患者诊断明确,疾病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关键作用。对于IE、IIE期的患者,主要给予局部放疗为主的治疗,IIE期应放疗结合化疗。该患者属于IE期,应给予放射治疗; 放射科:CD56+对于确诊本病意义重大。下一步可补充结合细胞毒蛋白相关抗原检测和EBER进一步支持NK/T细胞淋巴瘤诊断,尤其是EBER诊断意义较大。 病例3: 患者张XX,男,76,主诉:发现胸骨下段肿物4月。4月就诊胸外科,完善PPD及胸部CT给予抗痨治疗;2月前因“左下腹疼痛”收住消化内科期间,胸部CT提示胸骨下段周围软组织肿胀,范围约37mm×42mm,较前增大。行胸骨下段肿物穿刺(-5-28);-06-01因左下肢感觉麻木、继而双下肢肌力下降、感觉减退,转入骨科行胸椎管减压术。术后转康复科恢复治疗。胸腰椎MRI(-5-27):T9椎体平面内脊髓后方梭形信号异常,T9双侧椎板、棘突及左侧横突膨胀、信号异常考虑转移、胸腰椎退行性变。高血压、陈旧性肺结核(50年)腔隙性脑梗塞。右侧颞顶部硬币大小隆起,质硬,无压痛。双上肢肌力张力正常,左下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1级,感觉存在。血常规+ESR:未见明显异常。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免疫球蛋白:白蛋白36g/L,血钙正常。BNP正常,β2MG.63,ECHOECG腹部BUS未见明显异常。PET-CT:胸骨下段后方无明显放射性软组织块,第9胸椎左侧锥间孔外侧软组织密度肿块,左侧锥弓根及棘突局部骨质密度增高,代谢轻度增高,考虑低度恶性占位并骨转移可能。胸骨肿物穿刺,病理免疫组化结果:CD3(-)、CD20(-)、CD43(-)、CD79a(++)、CD5(-)、BCL2(++)、BCL6(+)、CD56(-)、Syn(-)、NSE(+)、CK7(-)、TTF-1(-)、NapsinA(-)、P(-)、CD21(-)、Ki67(+30%)考虑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骨科术后椎体病理(我院):CD3(散在+)、CD20(-)、CD43(散在+)、CD79a(散++)、CD5(散在+)、CyclinD1(-)、MUM-1(++)、CD56(-)、Ki67(+50%)符合浆细胞瘤。外送病理会诊(第四军医大)(椎体胸骨)两部位病变基本一致主要为一致的淋巴样细胞组成,胞浆丰富,嗜碱性,胞核偏位,车轮状染色质不明显。CD(-)CD38(+)EBER杂交(-)CD3(-)CD20(-)MUM-1(+)CD56(-)Ki67(+25%)符合浆细胞瘤。骨髓穿刺检查:淋巴细胞比例正常,浆细胞占比2.5%。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约见0.2%浆细胞,胞内免疫球蛋白呈多克隆表达。提示为正常浆细胞。血清蛋白电泳未见M蛋白,尿蛋白电泳仅见微量蛋白,血清轻链定量及比值正常,血清免疫固定电泳:λ泳道发现异常单克隆条带,尿本周氏蛋白电泳:阳性类型为λ游离轻链型,血清免疫固定电泳(lgD+lgE):λ泳道发现异常单克隆条带,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为λ游离轻链型。 我科诊断:多发骨髓瘤,伴髓外侵犯Ⅱ/ⅢA(D-S)I(ISS)高血压2级高危,多发腔隙性脑梗塞,陈旧性肺结核,胆囊切除术后 会诊意见: 病理科杨会杰医生:CD38+符合浆细胞肿瘤表型,但CD(-)不符合典型浆细胞瘤表型;经过多次病理送检后,组织形态学上浆细胞形态更为清晰,形态更倾向于浆细胞瘤的诊断; 影像科:PET-CT肿瘤细胞FDG低摄取,提示肿瘤细胞相对较成熟。但PET-CT对此类肿瘤细胞对比度低,对溶骨性病变分辨能力强,但对骨代谢分辨率不高,建议完善骨ECT检查; 放疗科:局部放疗效果可;脊髓压迫和上腔静脉综合征者放疗为绝对适应症。放疗水肿期应给予DEX5-10mg对症处理。 血液科郭学军主任、林晓燕副主任医师:应注意鉴别骨髓瘤外侵犯和淋巴浆样淋巴瘤。该病例诊断为:骨髓瘤髓外侵犯。治疗上给予BCD方案化疗。 医院血液科敬请专家同道指导,静候病友家属咨询。 科室- 白癜风用什么药最管用 白癜风什么中药可以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ymu.com/zzyhl/47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