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洁背着杜广云过河到学生家中家访。本报通讯员吴正伟摄 杜广云在辅导学生。本报通讯员吴正伟摄 记河南省南召县留山镇大沟小学教师杜广云 学校坐落在公路边。横穿公路,沿石块垒起的陡坡当心下行,是一条雨季蹚水旱季踩石才能度过的小河。对岸山坡上曲折狭窄的小路,明显是脚踩出来的,走过两千米以后,才来到1处土坯垒起的房屋,这是杜广云的家。半身瘫痪的杜广云,就是由妻子背着,一次次沿这条路来回,支持起伏牛山深处1所小学的全部教学。 1981年,高中毕业的杜广云在亲戚帮助下,被招聘为县机械厂合同制工人。在当时,这跟村里出了个大学生一样让人羡慕。但是,在山里长大、深知受教育不容易的杜广云,却自愿回村当了民办教师。他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家长送孩子入学;山高路远,他让妻子李正洁来校做饭解决吃住;经费不够,他1有时间就上山收集药材为学生防病治病;夏秋季暴雨不断,他一个一个地接送学生;冬季大雪封山,他沿路打扫,确保学生安全。在杜广云的努力下,1985年大沟村小学开办5级复式班,全村50多名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1990年夏天,一场暴雨淋塌了学校的土坯房教室,杜广云多方努力终究筹到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资金盖新教室,他不顾高温冒雨搬砖拉石头,想早日让孩子们上课。多日超负荷劳动加上雨淋,使他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在医院醒来,杜广云发现自己半边身子已失去知觉。当时想不如死了算了。可我是村里唯一的教师,让村里的学生就这样失学吗?相濡以沫的妻子李正洁看透了他的心思,安慰说:我知道你挂念山里娃儿的学习,你放心吧,我以后就是你的腿和脚,背着你到讲台去上课。 1990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了。1.63米的李正洁,背起1.72米的丈夫,翻山越岭去学校,中间歇了12回,记不清摔了多少次。到学校后,她瘫坐在地,是孩子们的读书声让她缓过精神,她也坚定了一个信心:从今天开始,只要爱人教一天学,就背他一天。怀着这类朴素的情感,不识一个大字的农妇从此背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起教人识字的丈夫,从家到学校,每天6千米。这一背,就是16年。 那年春季,雨后的小路泥泞不堪,没走出1千米,两人就摔成了泥猴;那年夏天,暴雨来袭,浑浊的河水淹没了踏脚石,妻子小心翼翼用脚刺探,还是没有踩稳,两人跌进湍急的河水,被冲出几十米远,幸亏被下游杂乱无章的树枝卡住救了命,妻子却再也没有力气,直到被过路的乡亲从水里捞上来杜广云的老父亲杜俊然,为了让儿媳背着丈夫走好路,成了养路工人,他把山路仔细修理平整,雨雪天后第一时间去打扫积雪、铺垫道路。 妻子昼夜操劳,杜广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1993年,他暗暗打定主张:让妻子离开他,不再跟他活受罪。为了到达目的,一向心疼妻子的杜广云像变了个人似的,百般挑剔,故意找事吵架。不明就里的李正洁十分委屈。一次两人大吵以后,闹起了离婚。那天,李正洁把丈夫抱上自行车,小心肠推着去了镇里民政所。民政所工作人员认识这对相濡以沫的夫妇,一看便乐了:没见过女的把男的推着来离婚的,还是回去吧!离婚风波停息后,李正洁只跟丈夫说了一句话:就算你以后再也站不起来了,我也会背着你到老。 近几年,杜广云的身体有很大好转,已能自己走路,但左半边身体还不灵活,行动缓慢。他最开心的事情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新盖了两间教室、1间办公室、1间厨房、1间卧室和1间图书室。2006年,他和妻子搬进了与学校一墙之隔的新家,从此不用再让妻子背着上课了。杜广云说:条件比之前好了,正洁不用每天背我了,我有更多时间研究教学,让山里的孩子们都上好学。 采访结束时,杜广云夫妇告知:大沟村是留山镇最偏最穷的地方,自建校起先后来过20多位教师,但在这里没待多长时间就走了。现在我们最大的欲望是能有年轻教师来这里任教,让这里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本报刘先琴本报通讯员李廖涛吴正伟李易衡)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ymu.com/zzyjg/7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