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夏天,都是蚊子最活跃的时候,同时关于蚊子的许多说法也层出不穷,比如甲鱼被蚊子咬后必死就是每年都会被提及的话题,甚至有许多人晒出自己养的甲鱼被蚊子咬后头部肿胀的视频和图片,这导致了许多人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那么,这个说法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下图为去年福建一位网友发的求助图片,声称甲鱼被蚊子咬了之后头部严重肿胀) 蚊子会咬甲鱼吗?蚊子和甲鱼都是靠水生存的动物,前者的繁殖离不开水,因为蚊子的卵和幼虫(孑孓)以及蛹都是在水中发育完成的,而甲鱼是一种高度水栖的爬行动物,它们通常很少离开水体,而且这两种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喜欢静水,因此,甲鱼和蚊子想要相遇太简单了。 不过,有个事情比较奇怪,那就是它们的习性,蚊子虽然喜欢在水附近活动,但是它们很少会在水面上,因为这里几乎找不到它们需要的食物,通常只有在产卵时才会光顾水面。 而且甲鱼是一种高度水栖的动物,它们虽然也会上岸,但是通常会在正午时分阳光强烈时,因为作为一种变温动物,甲鱼总是待在水中会体温过低,晒太阳能够快速的恢复它们的体温,并且晒最毒的太阳(紫外线最强)还有利于杀死它们体表的寄生虫,可谓是一举两得。 其他时间甲鱼都是待在水中的,偶尔会将口鼻露出水面短暂的换气后接着沉入水中,而在烈日当头的中午,按蚊、库蚊等“国产”的蚊子是昼伏夜出的,伊蚊等“进口”的蚊子虽然是白天活动的,但是它们会躲避烈日,在阴凉处觅食,所以,从二者的习性来看,蚊子咬甲鱼并不是常态。 其次,蚊子并不是通过眼睛来觅食的,因为蚊子的眼睛太小,视野范围也小,况且复眼只是对移动的物体有捕捉能力,而甲鱼通常是一动不动的。而且蚊子是通过二氧化碳、气味和温度来觅食的,这也是它们在漆黑的夜里能准确的找到我们以及在我们头部附近“嗡嗡”的原因。 而甲鱼的新陈代谢比较慢,二氧化碳在头部的聚集还不如风吹的快,再加上甲鱼是一种冷血动物,它的体温其实与环境温度差不多,所以,蚊子其实是很难锁定到甲鱼的。 最后是防御,即便是蚊子找到了一只正在晒太阳的甲鱼,并且蚊子还饥渴难耐,它几乎也很难对甲鱼构成威胁,这是因为第一甲鱼的食谱中其实是包含了蚊子在内的飞行昆虫的,而且在水中,甲鱼还吃孑孓,所以,蚊子主动去靠近自己的天敌本身就不太靠谱。 第二,蚊子之所以能够叮咬我们,靠的是通过用刺吸式口器,这个口器虽然有锯齿结构可以切割,但是它整体是比较柔软的,因此蚊子趴在我们身上并不是马上就吸血的,而是会先用口器试探的扎几下。 当蚊子找到我们毛孔所在的位置时,通过深入毛孔再配合上锯齿状的口器外部,就能将口器完全深入我们体内了。但是,我们人类是全身几乎都布满毛孔的动物,蚊子在找起来非常容易,而甲鱼露在体外的部位,包括头部和四肢是没有毛孔的,况且甲鱼的表皮比我们的皮肤要坚硬一些,这导致蚊子是无法用口器刺入甲鱼体内的。 因此,基于这些基本的科学知识,我认为蚊子叮甲鱼其实就是个谣言,而甲鱼被蚊子叮后肿胀进而溃烂,最终死亡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们被蚊子叮咬之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发现了蚊子在吸血时吐出的唾液,这是不属于我们身体的物质,而且里面还含有抗血凝的物质。 发现这些“外来物质”后,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就会想办法将其灭杀或者清理出去,此时叮咬的部位就会发生过敏反应,进而起个红点或者起个大包(因人而异,笔者是起个大包,你呢?) 而变温动物的免疫系统与我们不同,它们很少会有这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无论是蚊子叮甲鱼,还是被叮后,甲鱼必死无疑都是谣言。 既然蚊子即使叮了甲鱼也不是肿胀溃烂,为何还有人发现了甲鱼的这个病状?其实,这些所谓的甲鱼被蚊子咬了之后头肿了或者吻部肿了,都是在“蚊子叮咬甲鱼后会肿胀溃烂”这个说法先入为主的前提下,人们强行把“锅”甩给了蚊子而已。 笔者咨询了一位养殖甲鱼的老乡,在老乡口中得知,在许多情况下,甲鱼都有可能发生身体部分肿胀,甚至是溃烂的现象,比如水体污染,再有就是如果甲鱼不小心受伤被细菌感染后,也会这样。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甲鱼得了鳖腮腺炎,这是一种可怕的甲鱼疾病,通常是由一种无膜的球状病毒引起的,这是一种传染性和致死率都很高的病毒,主要发生在幼鳖的生长阶段,每年的5-10月份属于高发期,其主要的表现就是从头部开始全身浮肿,尤其是颈部肿胀严重,背甲和腹甲也会有点状或者斑块状出血,口鼻处经常会流出血沫等等,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甲鱼最终只能伸长肿胀的脖子死亡。 最后甲鱼与蚊子其实是没有太大的交集的,它们比较多的交集就是在水面上产卵的蚊子会被甲鱼吃掉,至于蚊子叮咬甲鱼,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因此,如果发现了甲鱼身体出现局部的肿胀,不要被蚊子带偏了,可能是水体污染、水中细菌量大或者是腮腺炎导致的,该干嘛干嘛,别去想着对付蚊子,不然一旦是腮腺炎传播了,对于养殖业来说可是不小的损失。 #万物为什么之自然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ymu.com/zzyyy/161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