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性感冒 定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麻疹 定义: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水痘 定义: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4.风疹 定义: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出疹前病状较麻疹轻,伴有低热,食欲减退。 临床症状:一般1-2天后即出疹,先见于面颊,一天内遍及全身,但手掌足底多无疹。皮疹起初类似麻疹,以后躯干、背部疹融合成片,持续3天左右消退。 传播途径:本病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染。 预防: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等高危人群,可以接种风疹疫;。孕妇不适合接种风疹疫苗,育龄女性接种疫苗至少3个月后才能怀孕。 孕早期接触过风疹患者的女性,要在接触后5天内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减轻或抑制症状。 5.腮腺炎 定义: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多种腺体的疾病,此外还可侵犯生殖腺等。 临床表现: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表面发热,咀嚼事疼痛。 并发症:脑膜炎、睾丸炎等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可通过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适龄儿童可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同时对三种传染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如有涎石者应先摘除涎石,腮腺导管狭窄者先扩大导管,避免逆性感染,有助于预防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加强营养,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6.手足口病 定义: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一般在5至7月出现流行高峰。 临床表现: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但可出现头痛、精神差、肌阵挛、呕吐等临床表现,也可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绝大多数患儿一般在一周内可自愈,但当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表情淡漠、呕吐等重症临床表现时,医院治疗。 预防措施:确诊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沼涛中学医务室 年春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ymu.com/zzyfl/144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