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给人做调理的前两年,遇到一位食指腱鞘囊肿的患者,小小的手腕上有着三道2cm左右的手术伤疤。 他第一次长腱鞘囊肿是因为不小心扭到手腕,当时虽然疼,但没做什么处理。一段时间后疼痛感消失,只是在转手腕的时候“咯噔……咯噔……”的响。几个月后发现食指骨节上长了一个凸起,越长越大的同时还越来越硬,由于压迫神经,手臂已经感到发麻,慌乱之下以为是骨瘤,医院去检查。医院后伸手给医生看,医生扫了一眼道:“腱鞘囊肿,得做个小手术。”,之后便做了手术切除。没想到过了一年左右,在原刀口附近,腱鞘囊肿又复发,医院做了第二次手术。没曾想,又过了一年左右,第三次切除了腱鞘囊肿。这也就是他手腕上三道手术伤疤的由来。 这次,他的腱鞘又鼓出了疱,被手术吓怕后的他选择尝试手法调理,经朋友推荐找到了笔者。腱鞘囊肿在中医里归为“筋瘤”,调理的基本思路就是活血化瘀。记得有篇文章说这种腱鞘囊肿用揉的方法就能调好,个人认为本质不在“揉“这个动作,而在于对残余应力的消除。 囊肿发生时,平时在双膜结构内流动的囊液因某种原因从内膜流出,将外膜撑起来形成包块。这些囊液静止在包块内,慢慢会形成硬结,质变为囊肿瘤。 从流变学上来说,囊液属于非牛顿流体,理所当然地具有触变性(触变性是指囊液在承受剪切时逐渐变稀,而在剪切停止后又逐渐变稠)。给囊肿一个基础的持续压力,再于此持续压力的基础上给与一个突然的爆发力,那么囊肿就能充分地收到剪切而变稀。 此时继续给与持续压力,将囊液挤回双层膜结构内去。于是笔者用“三七力”将囊肿变软变稀,再对桡侧筋膜进行拉伸,让受到拉力不断变窄的囊肿空间将囊液迫回双层膜结构内。经过四次调理后,囊肿基本平复。 如果只调理到这一步,那么刚消下去的囊肿不久之后又会长起来。前文提到囊液是因为某种原因从双膜结构中流出来的,而这“某种原因”具体到手法上即认为是残余应力。手腕扭伤过后,虽然疼痛已经消除,筋骨结构也没有错位,但筋膜之间仍然有使结构产生歪斜的残余应力存在,只是这种残余应力还不至于将筋骨拉得异位,但它长期存在便破坏了双膜结构自我修复的可能,前面几次手术虽然切除了囊肿,但手腕处骨头很多也很小,包住骨与囊液的膜的形状很复杂。 谈及此,笔者前段时间遇到一位被小颜术调面部对称调坏的患者,其操作概括起来就是死命按压,信奉“大力出奇迹”,结果将患者颞额部按得挫伤,导致神经传导受损,进而右侧血管血供不良,使得右侧软组织持续萎缩。这种情况也和腱鞘囊肿的持续长出相似,在于残余应力对神经血管的压迫并未解除,所以会持续发生。 手术能切掉硬结的囊肿瘤,但很难将原破损的小缺口完全缝好,此时由于残余应力的存在,囊液还会慢慢从没缝好的缺口处流出,打断双膜结构自我修复的进程,再次形成囊肿。笔者检查了他手腕附近的张力情况,果然发现沿桡骨走向有一条高张力线,其在手腕构成残余应力,它才是腱鞘囊肿不断复发的元凶。在用旋臂拨法将这条高张力线松解后,他自觉手腕是扭到以后第一次这么放松。这次以后,他的腱鞘囊肿再也没有复发过。 在调理时,像苏格拉底一样不断地对问题的答案再发起问题,有时是很必要的。 笔者给大家分享这些都是一些个人在临床诊疗当中体见的一点经验,希望看了这些内容之后您能有所收获!欢迎转发分享,您的转发分享是对笔者最大的支持! 更多相关文章: 刮痧拔罐放血,为了祛湿你还做了哪些傻事? 手法见山 你认为的推拿可能是错的 十几分钟就能搞定的失眠,为何要患者挨十几年? 实操 99%的筋膜枪都在被错误使用 水木北斗兰室金匮久温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