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和鼻窦常见病变 鼻骨骨折(NasalBoneFracture) 1、有外伤史,鼻部疼痛或变形、肿胀等。 2、鼻骨侧位片示鼻骨骨折、错位、变形等;CT可以进行左右对比发现细小骨折。 X线平片为首选,平片观察不满意是可以采用CT进一步检查。 ▲侧位片示鼻骨局部中断,断端轻度错位 ▲CT轴位示双侧鼻骨骨折 ▲CT冠状位示左侧鼻骨骨质断裂 上颌骨骨折(MaxillaryFracture) 上颌骨骨折好发于骨质薄弱处,特别是骨缝部位,依不同骨折部位可以产生相应症状。 上颌骨骨折可以分为横行和垂直及混合骨折,其中以横行骨折多见,后者按照骨折线的特点分为LefortI型(低位骨折,牙槽突水平)、II型(中位骨折,眶底及三角区水平)和III型(高位骨折,颅面交界部),三维CT重建便于显示病变及特点。 ▲示双侧上颌窦周边、双侧翼突内外侧板多发骨折B为CT三维重建VR技术,显示更为直观 鼻窦炎(Sinusitis) 1、鼻窦炎病理表现为急性期鼻窦粘膜充血水肿,窦口阻塞、分泌物滞留;慢性期表现为粘膜肥厚、息肉及囊肿形成。 2、临床表现为鼻阻和流涕,常伴有头痛。镜检示鼻甲肥大、分泌物、息肉等。 1、X线瓦氏位显示上颌窦窦腔密度增高,典型呈液平征象。 2、CT显示窦腔粘膜增厚,窦腔内分泌物,慢性炎症显示窦壁骨质硬化。 3、MRI可以显示窦腔内分泌物蛋白含量,蛋白含量5%呈长T1T2信号,5%-25%呈双高信号,25%呈T1T2双低信号。T1T2 ▲CT冠状位左侧上颌窦低密度度分泌物填充 ▲CT冠状位双侧筛窦低密度影填充。 ▲MRIT2WI示双侧上颌窦、筛窦粘膜增厚 粘膜囊肿(MucosaCyst) 1、粘膜囊肿分为分泌性和非分泌性,前者又称粘膜腺潴留囊肿,后者系粘膜下积液形成,又称为粘膜下囊肿。 2、常无特殊临床表现,但可能合并鼻窦炎表现。 1、分泌性潴留囊肿一般较小,密度略高,粘膜下囊肿相对较大(呈球形)。 2、MRI一般呈等T1长T2信号。 ▲左侧上颌窦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右侧蝶窦小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鼻息肉(SinonasalPolyps) 1、鼻息肉是由于变态反应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粘膜充血水肿形成。 2、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多涕,鼻镜示灰白色新生物。 1、CT表现为水样或肌肉样密度,息肉充填鼻腔或窦腔,窦口可以扩大,息肉可以强化。 2、MRI示息肉和分泌物信号有时难以区分,T1高信号提示出血。 ▲鼻窦炎并双侧鼻腔炎性息肉伴潴留囊肿形成 ▲全组副鼻窦炎,双侧鼻腔炎性息肉 粘液囊肿(MucinousCyst) 1、鼻窦粘液囊肿是由于窦口阻塞形成的潴留液性肿块,可以引起窦腔膨大。 2、好发于额窦和筛窦,额窦囊肿多见于老人,筛窦多见于中青年,可引起眼球突出和移位。 1、窦腔内囊性肿块,边界清,CT值较高,MRI示蛋白含量不同表现为不同T1T2信号。 2、窦腔膨大,骨质受压改变,周围组织结构受压或移位。 ▲右侧上颌窦粘液囊肿,邻近骨质吸收破坏 乳头状瘤(Papilloma) 1、乳头状瘤是上皮组织增生形成的肿瘤,分为外生性和内生性,其中内生性为上皮团块向上皮下基质倒生,具有较强侵袭力,好发于鼻腔,10%可恶变。 2、中年好发,男性多见,常表现为鼻塞和鼻出血,鼻腔内肿块,头面部疼痛等。 1、鼻腔内结节状软组织肿块,常向后生长,CT呈软组织密度,MRI呈T2较高信号,但含纤维较多时亦可表现为较低T2信号。 2、肿块呈轻到中度强化。 ▲左侧鼻腔结节软组织影,突向鼻咽腔,术后病理为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 ▲右侧鼻腔、上颌窦鳞状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 颌骨囊肿(MandilbularCyst) 1、颌骨囊肿以牙源性囊肿多见,包括牙周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等。 2、临床表现为局部隆起。 1、X线可以按照部位及密度诊断含牙囊肿和根尖囊肿以及角化囊肿等。 2、CT可以显示囊肿形态及边缘、密度,周围组织关系等。囊肿一般界清而光滑。 ▲右侧上颌骨含牙囊肿,左侧上颌骨含牙囊肿 鼻腔恶性肿瘤(MalignantTumorofNasalCavity) 1、鼻腔恶性肿瘤多数由鼻窦肿瘤扩展而来,少数为原发。包括上皮性肿瘤(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等)、腺样囊性癌、腺癌、淋巴瘤、恶性肉芽肿等。 2、临床主要包括鼻塞、鼻衄、疼痛、麻木、复视等,晚期可以发生转移。 1、原发于鼻腔恶性肿瘤多局限于鼻腔内,呈结节状软组织肿块,多数强化较明显;相邻骨质可以发生破坏。 2、不同肿瘤好发部位不同:腺癌和嗅母细胞瘤好发于鼻腔顶后壁,并侵犯筛窦、累及眼眶和颅内;鼻腔淋巴瘤和恶性肉芽肿主要侵犯鼻中隔并沿中线区扩展。 ▲右侧鼻腔淋巴瘤 ▲右侧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 鼻窦恶性肿瘤(MalignantTumorofParanasalSinuses) 1、常见鳞状上皮癌,好发于上颌窦。 2、临床表现为鼻塞、鼻衄,局部面颊麻木疼痛,侵犯鼻腔、眼眶或颅内后产生相应症状。 1、上颌窦癌显示为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可以强化,易破坏周围骨质,特别是内侧壁和上壁,进而侵入鼻腔和眼眶,有时可以破坏后壁侵入颞下窝及中颅窝。 2、CT易于显示骨质破坏情况,MRI可以显示肿块侵犯范围。 ▲左侧上颌窦癌 鼻腔及鼻窦肿瘤有时良恶性较难鉴别,特别是肿瘤较小时,鼻息肉和肉芽肿需要与恶性肿瘤鉴别。部分炎性假瘤、粘液囊肿或内翻状乳头状瘤可能伴有骨质破坏吸收,此时需与恶性肿瘤进行鉴别。此外,周围结构的肿瘤,如牙龈癌、腺样囊性癌等也可能侵犯鼻窦,需要仔细鉴别。有时很难鉴别时需要及时进行病理活检检查。 谢谢观看! 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作者:张崴琪 编辑丨田小贱 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