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VE 驱动平衡(DRIVenEquilibrium,DRIVE)是一种应用于TSE序列的技术,常用于内耳、脊柱成像。使用“DRIVE”能降低或几乎消除T1的影响,从而强调T2对比度。“DRIVE”可影响T2驰豫时间较长组织的信号强度,例如CSF,尤其在TR较短时。这是通过施加额外的RF重聚焦脉冲来实现的。在TSE或GRASE回波链末端施加一个额外的RF脉冲,目的是加速弛豫时间及恢复平衡的速度。可用于:缩短扫描时间 提供T2W对比以及更高的流体信号 通过上面一组图像可以看出,长T2组织(CSF)在TR=ms时为高信号,脑脊液与脊髓对比清晰。而TR=ms时,CSF呈稍高信号,脑脊液与脊髓对比较差。施加“DRIVE”技术后,TR=ms时,CSF呈高信号。因此我们可以使用DRIVE技术,在缩短TR的同时,达到缩短扫描时间,并保持长T2组织的高信号的目的。DRIVE技术除了常用于内耳成像、脊柱成像之外,还可以应用于腮腺导管成像。帮助临床更好的诊断腮腺病变。腮腺导管解剖 人体中有3对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其中腮腺为人体最大的唾液腺。腮腺导管自腮腺前缘发出后,即隐行于颊脂体中,导管横越咬肌表面即转向内开口于颊粘膜。腮腺导管自腮腺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缘约1.5cm(一横指)处穿出腮腺鞘,在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走行,与颧弓基本平行,在咬肌前缘处几乎成直角向内穿过颊肌,约成45°角在颊肌和粘膜之间向前走行,最终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相对的颊粘膜上,开口处的粘膜略隆起,称为腮腺乳头,活体上用舌尖抵触可自我感觉。 口腔检查时,挤压腮腺能够见至清亮的唾液从腮腺管开口处溢出,腮腺有炎症时,腮腺管口常表现红肿,挤压时常可见炎性分泌物溢出,腮腺管开口通常也是腮腺造影和腮腺冲洗的入口。 腮腺MR适应症 腮腺导管MR适应症:观察腮腺及其导管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常用于腮腺肿瘤、慢性腮腺炎等疾病的诊断。也常用于干燥综合征(Sjogrensyndrome,SS)的辅助诊断。腮腺导管MR图像 扫描机型:IngeniaCX,扫描线圈:head32ch使用volumeview重建MIP图像检查前准备:扫描前嘱患者口服维C,刺激口水分泌。扫描使用3D_T2_DRIVE_SPIR序列TE=ms,TR=ms,slicethickness=1mm,Gap=-0.5mm,Scanduration=5:02。临床意义:可用于腮腺肿瘤、慢性腮腺炎、干燥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通过本期分享,和大家展示了腮腺导管的MR成像,希望帮助大家更好的使用飞利浦MR,做出更好的图像。特别鸣谢:医院磁共振科作者/陈子龙编辑/Yan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和我们一起讨论喔!同时也欢迎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感谢各位! 长按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