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自然对话集录:宝妈系列(一) 这是第一个找我的宝妈,充满着不安和焦虑,以及背后那深深的爱意,孩子出现身体症状后,她带着孩子去看了一个有名的中医,她本身也光顾了这个中医有年头了,所以对其十分信任,也对孩子的诊治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记录,不过她这次对中医有些失望,不仅没能治好孩子的病,还加重了病情,而且还出现了不少变症,心力交瘁。她因为自身问题也接触过一些心理咨询也读过一些书,所以从心灵角度交流起来,也相对顺畅一些,以下是我们的部分对话。 宝妈:男孩,10岁半,右腮腺,一吃就疼。嗓子有时疼,睡一觉就好了。右耳腮腺管堵塞,吃过小柴胡、柴桂、艾灸、滚鸡蛋。左右耳同时艾灸15分钟,晚上舌头里起枣核。看了几次中医,越来越乏力,开始流鼻涕。吃了补气药恢复了一些,还是很困顿,去年夏天高烧没有用退烧药,因为手脚凉,我还给她在睡着的状态下泡脚,导致孩子有点高温受惊尖叫。去年12月流感,今年1月水痘,三四月咽峡炎,腮腺管堵塞。目前右寸无脉,上楼无力,我打算给他吃黄芪沙参枸杞龙眼神曲。 予自然:孩子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乏力是很正常的,乱用药自然会有反效果。儿科中医常用柴胡类方剂来治疗,如果有发热症状,一般也会采用清热去火的办法,有些体质健壮的,也许会起到一些效果,但是不那么健壮的孩子,乱服用这些药物,也许会有反效果。尤其是艾灸,虽然都说艾灸是疏通能量很好的方法,不过那是很烈性的方式,尤其对于小孩,不可盲目使用,会加重他们的能量矛盾,所以才会出现堵塞的症状。比如舌头上的枣核。 宝妈:您既然推崇疗愈,希望您给个最快最好的建议。 予自然:不建议继续盲目给孩子吃药。有些问题在身体的表现,可以通过药物调整能量,而看起来使症状消失,有一定程度的疗效。但问题根源在内心,并不是药物可以调整和解决的。必须抛开固有的医疗观念,来看待。孩子平时不太开心的起来吧。 宝妈:对,爱生气。 予自然:恩,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你知道么。 宝妈:明白,看了心理学,咨询了一个很好的咨询师。 予自然:那你觉得孩子来自家庭和学业的压力,会不会反映在身体上?如果会,这个压力,靠吃药有用么。如果没用,顶着这些身体上的压力,再去盲目吃药,结果又会怎么样呢。如无意外,你也很不开心吧。 宝妈:是,老公不理解尊重我,总指责瞪眼。流了好多眼泪。老公是一面墙。我感觉我现在变成了另一个老公,朝孩子说话的样子。这个说来话长了,当务之急先得解决孩子乏力的问题啊。那确实是因为吃药出现的。 予自然:乏力是正常的,我举个例子。你装一袋米,踩在上面,形成压力的状态。这就相当于孩子承受着外界的压力,身体上也一样会反映出来。然后,有人伸手进去捣鼓袋子里面的米,这就相当于用中药去调整身体的能量结构,但是你会发现,不管怎么搞,受压力的那个位置,米都会越来越少。所以右寸,也就是肺区的位置,现在很难摸到脉动,即使你用补气的药,等于往袋子里装进了更多的米,但是压力没解除,看起来或许米袋子更加紧实了,孩子好像有了力量,但是实际上反倒增加了袋子内部的压力。如果说肺是气球,脾胃就是打气筒,打气筒无时无刻的再帮气球打气,以保持气球的饱满,充盈。但是压力在那里,打气筒没有任何办法打的进去。所以他吃饭正常,但是不长肉。拉屎也太顺畅,吸收不了的营养还会发粘。营养没有办法通过正常的渠道滋养全身,就只能通过不同的途径代谢出体外,鼻涕,痰涎,有些代谢不出去的,就形成脂肪,没办法形成脂肪的,就堵塞在淋巴或者皮下,形成囊肿,结节,造成了病态,比如你说的什么腮腺管堵塞,就是如此。你可以试试找个管子,压住他,再灌水,你看看会不会堵塞。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想让孩子恢复健康,先解除他的压力,这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却是最快的,也是最根本的办法。 宝妈:她不愿诉说,说跟我说也没用,就会板个脸。生气了也不哭。就在我跟前耍,我完全拿她没办法,他不会大声哭喊着说:“妈妈你怎么能这样”。我这些年也气出好多病,咨询师说我首先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我还是经常在孩子面前失控。每一次事情发生,我无法控制局面,有种深深的无力感,每一次都想着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说晚上上床,我得叫五遍,到十遍,最后就烦不胜烦。 予自然:控制情绪么?没人可以做到,所谓的控制,都是不同方式压抑。情绪的出现不经由你的允许,所以情绪也不会受你控制,情绪的力量取决于你的经验,你压抑了多少情绪,就积蓄了多少力量,每次引发情绪的反弹力就越大。这情绪的一起,一压,就势必形成能量的矛盾,进而导致气血的阻塞,反映在肉体就是或大或小的症状了,短期未必可以察觉,但是积累久了,就会感觉到了。但这不是情绪的问题,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情绪的源头才是,本质上来说,情绪的源头也不是问题,你不想面对你该面对的情境,才是问题。当面对某些情境时,尤其是跟你老公的矛盾时,你不停的在压抑你自己的内心,从而不让情绪升起,你压抑你的情绪,同时也在压抑你们的家庭问题,不肯面对。这种矛盾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而孩子并没有自主选择的能力,自然也会照单全收。不过与成年人不同,你们有着各自不同的逃避方式,有着不同的出口,你们夫妻可以通过争吵,来释放一定的情绪压力,但是孩子没办法,他没什么出口,只能生闷气,大部分压力都自己承担了,自然偶尔会跟你吵闹。这不是他的过错,这是自然反映,他一定向你诉说过,只是被你忽略了。所以你没有对孩子足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