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https://m.sohu.com/n/461055589/新增传染病病例信息、蚊媒传播疾病环境监测数据、风险人群信息……这些在外人看来艰涩难懂的监测数据,是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曼追捕病毒的“利器”。从小喜欢数学的王曼,读研究生时选择了暨南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年7月来到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后,她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对数字的敏感,成为了用数据破案的“病毒猎手”,在当地新冠病毒感染、登革热等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王曼获评第七届“广东好医生”。她说,接下来将继续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带领更多的新一代疾控人,继续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曼。用数据分析与病毒“赛跑”当出现重大突发传染病时,疫情防控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与病毒“赛跑”。其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发现病毒踪迹、找出传播链条的关键。年10月至年9月,王曼参加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CFETP),在国家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进行实践。在培训期间,她主导并参与了5次现场暴发调查和2次监测数据分析。一组异常数据引起了王曼的注意。她在监测数据中发现,年我国腮腺炎报告个案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为探究其中的原因,她从腮腺炎疫苗的保护效果入手,利用信息系统开展了病例对照研究。在CFETP指导老师的鼓励下,她把研究结果投稿到了年美国流行病学应对服务(EIS)年会,以最高分获得了在该学术年会口头报告的机会,并获得了当年该环节最佳口头报告奖。“CFETP项目一方面提升了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另一方面塑造和强化了我‘敬业、团队、探索、求实’的职业精神。”王曼说。在培训和工作中锻炼的数据分析技能,让王曼在带领中山疾控流调队员处置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本土疫情时,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她牵头改进了对密切接触者数据的管理模式,减少信息流转,提升数据监测效率,尽快摸清风险人群底数。面对错综复杂的病毒传播链条,她提出了“一案到底”“专项突破”和“首诊流调员制”等创新性举措,抓住“黄金24小时、关键72小时”,实现2小时完成核心信息,12小时完成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4小时完成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的甄别和管控。中山的疫情防控经验在全省流调溯源会议上得到推广。用“风险指数”守护市民健康年,中山市有一家人外出就餐后,全家都出现呕吐、腹泻和发热等症状。家中的成年人自行服药2天后逐渐好转,但1岁3个月的宝宝症状却逐渐加重,被医院小儿消化感染科住院治疗。经过检查,最后确定这个宝宝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报告后,王曼医院,完成了沙门氏菌感染耐药事件分析。沙门氏菌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患儿因摄入污染了沙门氏菌的食物或饮料导致感染。王曼说,耐药沙门氏菌对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类、磺胺类等抗菌药物基本耐药,日常的预防、早期诊断、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是控制儿童沙门氏菌感染的关键。今年初,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的流感活动造成了我国春季流感高峰。许多人都非常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kymu.com/zzysm/162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