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6日晚发布公告: 一、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二、经国务院批准,自0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平稳有序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如有相关建议,请及时反馈机制综合组。 “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简版来了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关于核酸检测 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对医疗机构收治的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门急诊患者、具有重症高风险的住院患者、有症状的医务人员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 疫情流行期间,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工作人员和被照护人员定期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 对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的社区居民、3岁及以下婴幼儿,出现发热等症状后及时指导开展抗原检测,或前往社区设置的便民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 外来人员进入脆弱人群聚集场所等,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现场开展抗原检测。 在社区保留足够的便民核酸检测点,保证居民“愿检尽检”需求。 保障零售药店、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抗原检测试剂充足供应。 关于分级分类救治患者 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自我照护。 普通型病例、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但病情稳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医院治疗。 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以及需要血液透析的病例,医院集中治疗。 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基础疾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医院治疗。 关于出入境 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来华。 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 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各航司继续做好机上防疫,乘客乘机时须佩戴口罩。 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商务、留学、探亲、团聚等外籍人士来华安排,提供相应签证便利。 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 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权威解读:新冠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主要依据是什么?我国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调整为乙类传染病按乙类管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何会在当前做出这样的调整?总台央视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梁万年介绍,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四十种,其中甲类传染病种,乙类传染病7种,丙类传染病11种。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间限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冠、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要求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 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分类管理一直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一直实行动态调整,依法科学管理一直是我国应对传染病的基本原则。具体将一种传染病划定为法定或者不列为法定传染病,列为哪类法定传染病,是综合考虑病原体特性、疾病特征、传播速度和范围、对生命健康的危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人群免疫力、卫生系统的防控救治能力等因素而做出的决策,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传染病的分类就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也会相应地优化调整。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新冠这个疾病在早期发现的时候,我们对它并不是太了解,不论是病毒的特性,还是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对生命对健康的危害等等,再加上我们还不完全具备有效的抵抗能力,比如我们人群的免疫力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它来势汹汹、突如其来,所以国家把它定为乙类传染病,实行甲类管理是非常正确的,而且实践也证明这种乙类甲管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保障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在我们一些关键的一些情况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同时为了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更好地聚焦重点的防控领域和措施,更加科学地进行疫情防控,所以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条件已经具备。 调整为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 一些人认为调整为乙类乙管意味着防控力度降低,那么现在这个时候我国疫情防控的重点又是什么?梁万年对于这些大家
|